纾困突围 —— 中国中小保险企业破局之道
中国保险市场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,但从市场格局来看,强大的“马太效应”让中小保险公司面临重重挑战。在最新报告《纾困突围 —— 中国中小保险企业破局之道》中,策点形成了以下洞察。
基于“客观、量化、动态”三原则,在中国市场环境下,将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小于5%的保险公司定义为中小保险公司(如下图)。根据2017年行业数据,财险市场中除人保财险、平安财险、太保财险、国寿财险等四家外均为中小保险公司;寿险市场中除国寿股份、平安寿险、太保寿险、华夏人寿、新华保险、太平人寿、泰康人寿等七家外均为中小保险公司。
经营现状:夹缝生存,本小利微
在中国市场,无论是财险还是寿险领域,市场份额都可谓高度集中,85%的财险市场和71%的寿险市场牢牢掌握在前十大保险公司手中。从保费规模来看,小型财险和寿险公司(市场份额<1%)近些年来均未能有效抢占市场,保费收入增长乏力;从净利润来看,中小财险公司跌入亏损泥沼;随着资本市场的冷却和监管的升级,中小寿险公司的净利润占比从2015年8.7%的高点降至2017年的6.3%(如下图)。
保险市场的业绩分化趋势仍在延续,中小保险公司的获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。以财险为例,2017年前三大财产保险公司的合计盈利约占行业总盈利的80%。对于大多数中小保险公司而言,承保往往以亏损居多。而为了扭亏为盈,不少公司采取了偏激进的投资资产配置模式,期望通过投资利润率撬动盈利,未来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和可持续性挑战不容忽视。
国际市场不乏“小而美”案例
是否存在“小而美”的保险公司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全球保险市场已呈现高度集中态势,中国保险市场的寡占格局并非特例(如下图)。参考美国市场及麦肯锡数据,策点发现无论是财险还是寿险市场,均存在实现了有效增长的小型保险公司。
与部分市场“赢者通吃”情况不同,美国财险公司表现与其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,且财险更容易诞生“小而美”的公司;而寿险市场小公司相对表现较弱。如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,中小保险公司仍能实现有效增长,从而在众多大公司的夹击中突出重围。
中国市场业内呼声:最大挑战源自战略定位
当前中国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环境和未来期望如何?策点对财险和寿险领域共40余家保险公司的约60名高管展开调研,受访者大部分来自中小保险公司。最终的研究结果,总体而言,行业对于中小保险公司的未来发展持谨慎的乐观态度,但令他们最为困惑也是挑战最多的地方是中小保险公司的战略定位、产品和客户的差异化经营,以及公司治理和基础投入。
对于财险企业来说,大多数从业者对财险市场的未来持“强者恒强”的观点,普遍认为战略定位、客户资源和基础投入是挑战也是发展方向;寿险业从业者对行业发展前景相对积极,其关注点更加集中于战略定位、产品和渠道创新、治理稳定上。
中国中小保险公司普遍面临的挑战及突围策略
概括而言,中小保险公司亟需解决外部竞争和内部经营两大挑战七重困境(如下图)。外部而言,监管收紧,粗放模式不再。未来,良性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将逐步形成,行业的优胜劣汰会更加明显,中小保险公司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。内部而言,中小保险公司面临内部治理不稳定、基础投入长期不足、产品开发动力较弱、渠道管理上对第三方的依赖性高、客户经营薄弱,以及品牌经营理念淡薄等挑战,相较于大公司处于劣势。针对以上每一项挑战,报告均给出了可值得借鉴的国际案例实操以供业者参考。
在全面分析了中小保险公司的经营形势,倾听了行业的声音并参考了国外“小而美”的案例之后,策点提出以下突围建议:
· 策略一,明确客户战略:重视客户经营,加强品牌建设,寻找差异化价值主张;
· 策略二,重视人才战略:识别核心人才,建立黄金三角,在“选、用、育、留、酬”上下足功夫;
· 策略三,制定创新战略:寻求外部合作,合纵连横拥抱生态圈;内部自建机制,打造自主数字创新能力;
· 策略四,确定渠道策略:围绕目标市场洞察客户偏好,评估投入产出,提升渠道黏性;
· 策略五,完善产品策略:围绕客户需求回归保险本源,配置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,实现价值突破;
· 策略六,完善运营策略:以科技手段提升运营效率,提高反应速度,降低运营成本,从容轻装上阵;
· 策略七,组织变革策略:打破传统边界,建立敏捷组织,灵活适应变化,小步快跑,敢于试错,最终推动组织变革;
· 策略八,技术保障策略:夯实数据基础 ,构建双速IT架构,关注新兴技术,打造数字能力。
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,市场竞争充满挑战,但未来机遇大于挑战,中小保险公司要做到“小而美”,切忌“小而全”。“小而全”往往容易顾此失彼,导致资源分散,最终业务缺乏特色,成为“沉默的大多数”中的一员。要做到“小而美”,中小保险公司首先要对自身禀赋和短板有清醒的认识,然后发挥禀赋,规避短板,并在这一基础上强化客户经营,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,聚焦差异化的价值主张,真正做到纾困突围,茁壮成长。中国保险行业需要更多“小而美”的公司不断出现,毕竟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。
中国保险市场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,但从市场格局来看,强大的“马太效应”让中小保险公司面临重重挑战。在最新报告《纾困突围 —— 中国中小保险企业破局之道》中,策点形成了以下洞察。
基于“客观、量化、动态”三原则,在中国市场环境下,将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小于5%的保险公司定义为中小保险公司(如下图)。根据2017年行业数据,财险市场中除人保财险、平安财险、太保财险、国寿财险等四家外均为中小保险公司;寿险市场中除国寿股份、平安寿险、太保寿险、华夏人寿、新华保险、太平人寿、泰康人寿等七家外均为中小保险公司。
经营现状:夹缝生存,本小利微
在中国市场,无论是财险还是寿险领域,市场份额都可谓高度集中,85%的财险市场和71%的寿险市场牢牢掌握在前十大保险公司手中。从保费规模来看,小型财险和寿险公司(市场份额<1%)近些年来均未能有效抢占市场,保费收入增长乏力;从净利润来看,中小财险公司跌入亏损泥沼;随着资本市场的冷却和监管的升级,中小寿险公司的净利润占比从2015年8.7%的高点降至2017年的6.3%(如下图)。
保险市场的业绩分化趋势仍在延续,中小保险公司的获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。以财险为例,2017年前三大财产保险公司的合计盈利约占行业总盈利的80%。对于大多数中小保险公司而言,承保往往以亏损居多。而为了扭亏为盈,不少公司采取了偏激进的投资资产配置模式,期望通过投资利润率撬动盈利,未来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和可持续性挑战不容忽视。
国际市场不乏“小而美”案例
是否存在“小而美”的保险公司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全球保险市场已呈现高度集中态势,中国保险市场的寡占格局并非特例(如下图)。参考美国市场及麦肯锡数据,策点发现无论是财险还是寿险市场,均存在实现了有效增长的小型保险公司。
与部分市场“赢者通吃”情况不同,美国财险公司表现与其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,且财险更容易诞生“小而美”的公司;而寿险市场小公司相对表现较弱。如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,中小保险公司仍能实现有效增长,从而在众多大公司的夹击中突出重围。
中国市场业内呼声:最大挑战源自战略定位
当前中国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环境和未来期望如何?策点对财险和寿险领域共40余家保险公司的约60名高管展开调研,受访者大部分来自中小保险公司。最终的研究结果,总体而言,行业对于中小保险公司的未来发展持谨慎的乐观态度,但令他们最为困惑也是挑战最多的地方是中小保险公司的战略定位、产品和客户的差异化经营,以及公司治理和基础投入。
对于财险企业来说,大多数从业者对财险市场的未来持“强者恒强”的观点,普遍认为战略定位、客户资源和基础投入是挑战也是发展方向;寿险业从业者对行业发展前景相对积极,其关注点更加集中于战略定位、产品和渠道创新、治理稳定上。
中国中小保险公司普遍面临的挑战及突围策略
概括而言,中小保险公司亟需解决外部竞争和内部经营两大挑战七重困境(如下图)。外部而言,监管收紧,粗放模式不再。未来,良性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将逐步形成,行业的优胜劣汰会更加明显,中小保险公司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。内部而言,中小保险公司面临内部治理不稳定、基础投入长期不足、产品开发动力较弱、渠道管理上对第三方的依赖性高、客户经营薄弱,以及品牌经营理念淡薄等挑战,相较于大公司处于劣势。针对以上每一项挑战,报告均给出了可值得借鉴的国际案例实操以供业者参考。
在全面分析了中小保险公司的经营形势,倾听了行业的声音并参考了国外“小而美”的案例之后,策点提出以下突围建议:
· 策略一,明确客户战略:重视客户经营,加强品牌建设,寻找差异化价值主张;
· 策略二,重视人才战略:识别核心人才,建立黄金三角,在“选、用、育、留、酬”上下足功夫;
· 策略三,制定创新战略:寻求外部合作,合纵连横拥抱生态圈;内部自建机制,打造自主数字创新能力;
· 策略四,确定渠道策略:围绕目标市场洞察客户偏好,评估投入产出,提升渠道黏性;
· 策略五,完善产品策略:围绕客户需求回归保险本源,配置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,实现价值突破;
· 策略六,完善运营策略:以科技手段提升运营效率,提高反应速度,降低运营成本,从容轻装上阵;
· 策略七,组织变革策略:打破传统边界,建立敏捷组织,灵活适应变化,小步快跑,敢于试错,最终推动组织变革;
· 策略八,技术保障策略:夯实数据基础 ,构建双速IT架构,关注新兴技术,打造数字能力。
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,市场竞争充满挑战,但未来机遇大于挑战,中小保险公司要做到“小而美”,切忌“小而全”。“小而全”往往容易顾此失彼,导致资源分散,最终业务缺乏特色,成为“沉默的大多数”中的一员。要做到“小而美”,中小保险公司首先要对自身禀赋和短板有清醒的认识,然后发挥禀赋,规避短板,并在这一基础上强化客户经营,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,聚焦差异化的价值主张,真正做到纾困突围,茁壮成长。中国保险行业需要更多“小而美”的公司不断出现,毕竟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。